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校园事件,令人不禁反思:
学校原本应是孩子学习、成长、欢笑的第二个家园,是否已不再安全了?
![]() |
| 守护孩子是全民的责任 |
校园霸凌、群体暴力,甚至骇人听闻的命案,层出不穷。是时候大家一起凝聚共识,重新审核我们教育的目标,用心地商讨在培育成绩卓越菁英的当儿,也必须强调孩子完整的人格塑造,培育他们的情商(EQ),让他们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,懂得自我调适、分辨是非与善恶。
如今的孩子,从小便接触网络与社交媒体。对一些忙碌的父母来说,手机甚至成了取代陪伴孩子的“电子保姆”。然而,一旦缺乏正确的引导与监督,它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。被忽略或过度被宠爱的孩子都比较容易掉入社会的陷阱。
要遏止社交媒体的负面冲击,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,绝非一己之力可为。政府、学校、家长与社会必须携手合作,齐心協力让教育回归“以人为本”的初心。
多管齐下,营造安全校园
一、安装闭路电视(CCTV)
在学校关键位置,如走廊、图书馆、偏僻角落、校门口,安装监控摄像机。监控不仅是防范,更是威慑。让想作恶的人心存忌惮,防患于未然。
二、不定期抽查与巡逻
由校方纪律组或警方不定期进行抽查与巡逻,对可疑行为与违禁物品要及时采取行动与处治。透明、公正的管理,能有效降低校园暴力与意外风险。
三、适度恢复惩戒制度
教育不能没有爱,但爱中也要有度。对屡教不改、行径恶劣的学生,应以智慧与原则执行纪律处分,既不纵容,也不羞辱。必要时,校方可配合警方介入处理,维护整体安全。
四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
不分种族、宗教、文化或家庭背景,孩子都应被公平对待。
和谐共处与互相包容的校风,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。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,更孩子们学习友情、理解与关怀的乐园。
五、家庭的陪伴与爱
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的言行,孩子都看在眼里、铭记在心。因为父母应该以身作侧,所谓言教不如身教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需要不同的教养方式。真正的爱,是无条件的爱;真正的陪伴,要给于有限度的自由。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,不被负面同伴影响所误导。
六、积极的社会宣传
政府与媒体应大力推动“幸福家庭”“和谐校园”“关怀社会”等宣传运动。
当正面价值深植人心,思想就会变得积极,语言就会温和,行为变得亲善;习惯逐步变成性格,而性格决定命运。教育的根本,正是塑造命运的力量。
我们也许无法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,但政府、学校、家长与社会却有责任共同肩负着塑造美好下一代未来的使命。
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主干,是民族的希望。
守护他们,就是守护我们国家共同的明天。
余慧梅
16/10/25
#学校霸凌#校园事件
#学校命案#群体暴力
#守护孩子#校园安全
#教育改革#全人教育
#停止霸凌#家长责任
#情绪教育#幸福家庭
#和谐校园#关怀社会
#孩子是未来#全民守护
#教育的初心#培养下一代
#马来西亚的未来

0 Comments